2024/5/28

[健行] 南投◆仁愛│ 沒有楓紅的奧萬大綠意盎然(2) 楓林步道、奧萬大吊橋

 Jul, 9-10, 2023 


奧萬大,聽起來是多麼浪漫的三個字,儼然已成楓紅的代名詞
以致小羊在盛夏之時上奧萬大,引來眾親友的不解:
咦?現在奧萬大有楓葉嗎?
各位,在秋天以外的時間,去綠綠的奧萬大沒有犯法好嗎~~~
徜徉在青山綠水之間還是很愜意,海拔一千一百多公尺也稍稍有消暑作用!
更重要的是,還能優雅輕鬆的訂到森林小木屋,沒有人要跟妳搶XD ↓


奧萬大森林遊樂區位於南投縣仁愛鄉,距埔里約一小時車程
我們沿著埔霧公路,一路往深山前行:【眺望霧社水庫、行經人止關的血淚
「奧」在泰雅語中是「深入」的意思
「奧萬大」其實意思是「深入萬大這個地方」
有了這層理解,更覺自己將暫離紅塵,躲入世外桃源了


和其他森林遊樂區不同,這裡訂住宿直接含遊樂區門票
入園時報訂房大名即可,無須另外購票
害我拿不到今年暑假的買票送杯墊活動因為不用買票
我們前一晚住台中市區,悠閒地在飯店吃早餐後慢慢出發,
中午前就進入了奧萬大,開始兩天一夜的奧萬大慢遊


整個森林遊樂區的步道可概略分為兩區 ↑
左邊是住宿和瀑布區,右邊是往奧萬大吊橋的森林步道
完整地圖下載:地圖
步道大致上都非常好走,沒有太多陡峭的坡度或崎嶇的道路
唯一階梯較多的只有前往吊橋一定會經過的好漢坡步道
不過就是爬樓梯大賽而已,沒什麼難度可言
但此趟旅程後僅一個月,奧萬大就遭到卡努颱風的摧殘,以致多條步道至今無法開放
這篇遊記我們從遊客中心出發,
經過好漢坡、楓林步道,最後抵達奧萬大最著名的吊橋


拾級而上的同時,也別忘了留意身旁有什麼驚喜
我們經過一群紛飛的蝴蝶,翩翩起舞同時,也暢飲著可口的花蜜
平凡的一幕,卻讓我耽擱了好久
試問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我們多久沒看到蝴蝶了?


整個奧萬大園區裡,除了這段鋪好好的好漢坡爬樓梯大賽以外
幾乎所有的步道都是平路,好走、很好走、超好走
幸好步道簡單,無須花費過多體力
不然炎炎夏日,一千多公尺的海拔顯然不夠
沒有樹蔭的地方依然曬到不行


板塊活動旺盛的台灣島,各處都能看到地層褶皺的痕跡 ↓
亂中有序的紋理,是千萬年來地殼變動的痕跡,也是走入山林中很常見到的景致
這裡的岩層以板岩為主,是非常普遍的變質岩
板岩易切割,可為建材,布農族和賽夏族的石板屋就是以板岩所建


好漢坡步道結束沒多久,就來到橫跨清水溪的清水溪橋 ↓
這座橋在山林中有點突兀,因為實在太新了,造型又很現代
經查,這座橋111年10月才通行,看來樑柱會反光是很合理的


過橋後出現兩條岔路,但不管走哪一條最後都會抵達奧萬大吊橋
小羊選擇「楓林步道」繼續,
當然炎炎夏日舉目都是綠色的,不會有什麼楓林的感覺
選這條只是覺得比較靠近河流,走在河道旁邊比較有趣的感覺


我們依著萬大溪而上
河床十分寬廣,淙淙水聲不絕於耳,流淌於蜿蜒的河道之中
這裡的一切是如此的平靜愜意,
難以想像一個月之後,這裡會因為颱風夾帶的瘋狂雨量而造成莫大災難
大自然的力量不容小覷


我們現在所走過的步道,其實是數十萬年來地形抬升所形成的河階
地面上有些鵝卵石,是曾為河床的證據
萬大溪溪畔的楓林區、賞鳥平台、松林區等,都是不同階段、不同高度的河階地形
走著走著,
赫然發現對面山頭上長出一條小細絲,奧萬大吊橋到了


從清水溪橋算起,我們走走停停、享受森林野趣,大約花了40分鐘抵達吊橋
這座吊橋連接萬大北溪的兩岸
原本的舊橋於民國96年遭到聖帕颱風沖毀,現在的吊橋是民國98年新建完工的
吊橋長180公尺,深90公尺
不過十分穩固,至少當天走起來沒有搖搖晃晃的暈眩感
但也許和今天遊客少有關係,有幾個moment小羊是可以獨佔整座吊橋的


我們站在吊橋的一端,立刻被眼前浩瀚的山勢震懾
山壁如一堵巍峨的巨牆,順著谷底的河道,綿延至看不盡的天邊
小羊久聞奧萬大吊橋之名,如今終於如願踏上
倚於圍欄沐著微風,下望萬丈深谷,傾聽北溪的奔流
這一切是滿舒暢的,只是我一直不小心想起多年前的意外
曾有一兩歲的小孩從橋上跌落谷底,想到這兒我就心痛不已、毛骨悚然


過橋後,對岸有一小區松林步道可走走
入口處的涼亭就十分幽雅閒適
從涼亭內往外看,蒼勁的古松正好勾勒了一幅完美的風景畫


台灣二葉松與五葉松是森林中很常見的樹種
小羊在各個森林遊樂區都不斷見到這兩種松的辨識方法
但,還是不太會XDDD
兩種樹種的針葉、毬果、樹皮有些微不同,曾有導遊教我們一律看樹皮
因為你在地上看半天針葉是兩針還是五針一束,也不知道這是從哪一棵掉下來的XD
但二葉松的樹皮縱向溝比較深、五葉松整體較光滑
這麼一說,這兩棵是不是很明顯誰是誰了 ↓? 


松林區內步道如蛛網般,部分步道較為原始,也有這樣鋪美美的步道
奧萬大森林遊樂區內的步道都很簡單
但這裡也是一些高山百岳縱走會經過的地方,就要靠自己探索了
七月盛夏,我們已經往山裡跑了還是很熱
看來海拔高度1300真的不行,要隔壁棚合歡山3100才夠!




Informatio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